萧远山道:“听起来倒是个有趣之处。”
于是张玉洁以法诀聚起一朵白云,接了已经怀孕的阿朱之后,便将萧峰一家送往了北冰洋,寻了处物产丰饶又有地热的海岛将他们放了下去。
让萧峰一家子在这北冰洋的海岛里落脚,跟爱基斯摩人和驯鹿、海狗、北极熊作伴,却也是张玉洁的一些小心思。张玉洁自己虽然不会主动去灭了辽国,但待到她的徒弟游坦之种田大成,迟早要收拾辽国,与其到时候大家脸上不好看,不如便将他们送得远远地。
安顿了萧峰一家,张玉洁转头又回到中土。此时聚贤庄已经冷清了下来,之前游坦之在庄子里折腾的那些东西全都已经转移走了,只有游氏双雄和一众庄丁佃户还守着此处。
继续一路向西南飞去,越过武陵重重大山,便到了鄂西的利川。
托了中原旱涝灾害的福,游坦之已经收纳了近千户流民安置在了这里,在利中盆地的清江边建起了一座新的聚贤庄,游坦之和下属都称之为南聚贤庄。乔三槐夫妇也安顿在了这个地方。
南聚贤庄的周围,盆地的平坝上已经开垦出了一片片稻田,不过好些流民都是北方来的,刚开始的时候对于水稻的种植方法并不熟悉,因此长势和收成有些不如人意。
坡地上开辟了一片片甘蔗地,坡底下的庄子里建起了榨糖和制作白砂糖的作坊。
临江的地方开挖了几块大面积的鱼塘,畜了水之后便在里面放入了中国的几种家鱼,在里面搞立体生态农业。这个点子却是来自于前世看过的《十万个为什么》,据说这一系列丛书本就是为了如果发生核战争之后的文明重建作知识积累,因此里面的知识还是颇多实用的。
将几种不同的鱼混养在鱼塘里面,上层活动的鲢鱼吃浮游植物,中层水体的鳙鱼吃原生动物、水虱等浮游动物,下层的草鱼吃水草,而底层的青鱼则吃各种软体动物,杂食性的鲤鱼、鲫鱼则是池塘的清洁工。几种鱼混养不但可以更高效利用投喂的食料,上层水体的鱼的排泄物沉到下层水体里也能成为鱼塘里的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的养分,为下层水体的其他鱼类带来给丰富的食材。
庄子的鸡舍是类似于现代养鸡场的形制,用一个个鸡笼将家禽圈在里面,鸡食里面掺有少量捣烂的蒜泥在里面,还安排了专门的人在一旁看着,以防鸡瘟。
旁边挖了个大池子,里面倒了五谷轮回的污秽之物和各种腐烂物,在里面腐臭生蛆,然后有人再将其用铲子铲起来喂鸡。
这种饲养方式养的鸡大概比后世养鸡场里纯吃饲料的鸡要健康些,不过比满地跑自己找虫吃的鸡却自然颇有不如了。庄子里面喂猪也同样是集中起来饲养的。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后世小清新们推崇的所谓的纯天然,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帮子温饱无忧的人的矫情而已。别的不说,不用化肥农药,不搞品种改良,不搞集中饲养,各种农副产品的产量将会下滑到一个令人难以忍受的地步。那些什么跑山猪,什么土鸡,说起来美味,然后这些家禽家畜每天到处跑事实上消耗了大量的本来可以用于长肉的营养——只要土鸡蛋、土猪肉的结果,就是大部分人没得吃。
前世某本群穿越的小说里,众人穿越回古代之后有负责农业的人让猪满山跑,别人问起来他还自作聪明得意洋洋地说跑山猪的肉好吃得很……接下来这家伙就被骂得狗血淋头。
此外,游坦之还让人按照张玉洁给的地图和方法找到了煤矿、铁矿和石膏。有了煤和铁矿,便能大规模冶铁并开始搞土法炼钢。而有了石膏,则拿来造水泥、砖瓦和土化肥。
不过毕竟运力有些不够,南聚贤庄的畜力大多是从中原带来的驴子、骡子之类,数量本就不多,况且还有些水土不服。利川本地也有所谓的“利川马”出产,此种马身材矮小,用作战马基本上是不用指望的,不过也有温驯灵敏善于负重爬山,适于山地驮运的优点。但总的来说畜力还是颇为有限,因此游坦之专门分派了一批人在几处矿点和庄子之间修路,造了小车来运输货物,又在清江边修了码头,用小船将上游铁矿直接运进庄里。
在南聚贤庄靠着清江的地方,除去运货的小船之外,游坦之还主持修建了水力磨坊、工坊,安放了水力纺纱机等机械。山脚下有砖窑石灰窑,专门负责生产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