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1 / 1)

旅明 素罗汉 1066 字 8个月前

“尊敬的先生们,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

施维拉总督闻言大声说道:“这场战争如果按照我们的构想,这将会是一场持久战。我们需要大量的火炮来带给明国政府无法承受的伤亡,这样才能得到一份体面的战后协议。”

“会有援助的。”议长拉罗这时给总督吃了一颗定心丸:“议会的代表现在已经和菲律宾的总督大人见过面了,按照船期计算的话。西班牙人肯定会援助我们,失去了这里,他们同样蒙受损失。”

……

巡视完卜加劳炮厂闷热的车间后,大约是想换换空气,于是绅士们又来到了风景美丽的大炮台。

大炮台坐落在后世的大三巴牌坊一侧,位于澳门半岛中部一座海拔52米的小山头上,是澳门主要名胜古迹之一。

大炮台又名圣保禄炮台、中央炮台或大三巴炮台。早在公元1616年明神宗年间这里就开始修建了。

虽说小小的澳门城内外有好几座炮台,但是大三巴炮台规模最大,位置最好,驻军实力最强,这里毫无疑问是澳门城的防御核心。

十七世纪的澳门大炮台,具有非常实际的军事意义,和后世的旅游风景区还是有区别的。

虽说上面同样有大片空地,但是缺少绿荫和参天古树。另外,现在的炮台上并没有古迹文物和历史性建筑物,譬如耶稣会的古塔。事实上除了一圈用来驻军的低矮砖房之外,炮台内部并没有多余的建筑。

从规模上看,大炮台其实就是一座袖珍小城。边长约为100米的炮台,四个墙角外突成为棱堡。炮台墙身建基于37米宽的花岗石基础上,以夯土砌建,并以蚝壳粉末作水泥固化,非常坚固。

大炮台墙高约9米,往上收窄成27米宽。女墙高约2米,成雉堞状,可架设多达32门大炮。

历史上的大炮台,只在东南墙两角设有碉堡。而面向明国的西北墙身,女墙较矮且没有炮口设置。这主要是葡萄牙人表明其专注于外海防御,以及对当时明国官方的友好姿态。

然而在这个位面,一切都不同了。

早在一年前,大三巴炮台的西北女墙就断断续续得到了加固和增高,并且设置了炮位。

到了最近一段时间,葡萄牙人不但在西北方向的炮台外围挖好了地基,盖好了和地面齐平的砖墙,还准备了大批建筑物质……这里面还有他们高价买来的红砖和水泥。

然后从接到最后通牒的那一天起算,6天后的今天,大三巴炮台面向明国的一面,已经凭空多出了一座坚实的碉堡。顶部的女墙炮口上,也多出了一门门闪着青光的炮口。

当绅士们来到炮台上时,士兵们正在忙碌,做着战争前的准备。

驻守在大炮台上的士兵,可不是那些水平参差不齐的雇佣货色,他们是葡萄牙正规士兵。

这些士兵统一穿着褐色短上装,夹克以及衬衫。他们脖子上打着一根宽领带,下身是短裤、绑腿和皮鞋。所有士兵头上都戴着西式宽沿软帽,并且在帽子上有白色或者金色的装饰带。另外,帽子上插着鲜艳羽毛的,是军官。

整个大三巴炮台上驻守的士兵,由于战争的关系,已经扩充到了400人。

这些人里面包括了200名驻守炮兵,还有200名由火枪手和长矛手组成的近卫部队。

另外,就在炮台后不远的澳门城里,还有增援通道,随时可以向炮台方向增兵。

这一座充斥着不规则线条的大型棱堡,是葡萄牙人的信心所在。

第547节 明国军民的准备(一)

就在葡萄牙绅士们积极备战的同时,有一群大明绅士也在和他们的弗朗机同行做着同样的事。

莲花茎关闸脚下的码头上,白申明白老爷等十余位“进步”人士下了船。

话说自从有了莲花茎关闸之后,这一处十七世纪的原始海关,就和后世一样,逐渐在关闸内外形成了热闹的集市。

毕竟每天都有货物和日用品,以及粮食蔬菜和人口要通关,那么关闸上的兵爷自然是要花时间抽检一番的。这样一来,关闸背后自然就出现了供人等待歇脚的茶摊和牛马大棚。

然后渐渐地就有了一些小旅馆和民房以及鱼栏和菜场,再往后,连半掩门这种服务业中的战斗机也有了。

不过白老爷一行人今天来到关闸后,发现城门内外已经被军管,所有闲杂人等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士兵和大批穿着靛蓝号坎,帆布鞋,手持各种工具,光头戴着草帽的民工。

光头民工们此刻正在忙碌。他们迅速将一间间房屋推倒,然后把残骸用推车拉走,清理出城门前的空地。

这些违章建筑的拆迁速度很快,盖因其多数是用草木搭起来的临时棚子,其中质量最好的也无非是用砖石磊了地基的板房。所以民工们只用了一上午时间,就把关闸内外的所有建筑推平。

当白举人他们在午后来到莲花茎关闸时,这座低矮的城门楼,已经恢复了当年初建时的荒凉景象。除了关后的码头外,其余关前关后陆上一片白地。

随后,白举人他们在几个年轻军官的陪同下,登上了关闸。

在这之前,明廷是有在关闸设把总一员率官兵把守。而此刻的关闸上,把总和提着长枪的明兵已经不见踪影,换上的是穿着后世军装,手持步枪的新式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