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1 / 1)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应道。

伴随着对外开海的不断加深,海贸和造船等领域的蓬勃发展,崇祯皇帝对于海上力量的建设,也变得愈发重视。

大明想要中兴,大明想要崛起,就必须抓住最后的机会,在大航海时代下有所突破,实现海陆并进的战略部署。

海洋蕴藏的财富超乎想象。

想要让大明持续推进维新变法,尽快完成原始工业化积累,朝着第一次工业革命迈进,就必须在海洋上有所突破。

现在有汉盟、皇明海贸总会等私人性质的组织,来代替大明官方维系脆弱的平衡,那终究是权宜之计罢了。

毕竟此前的大明,根本就没有太多精力和财力,去绝对的掌握这些东西。

崇祯皇帝想要的是一个整体框架。

一个牢牢掌握在中央朝廷的框架。

现在积攒了不少家底,是时候做出相应的调整,逐步组建起大明海军力量,为今后达成这一部署夯筑根基。

其实崇祯皇帝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在重造一个个新框架,逐步替换掉旧有腐烂的框架,以此实现大明的整体变革。

这些要重新打造起来的框架,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而在这些领域之下,还区分有各个层面的小框架,一环套着一环,这样整合起来的整体框架,才能屹立在这片土地上。

饭是一口一口吃的。

路是一步一步走的。

回到乾清宫的崇祯皇帝,就遇到了一件要事。

“陛下,就辽东督师府方面的分析,臣觉得是很严峻的事情。”军机处大臣王在晋,神情严肃道。

“建虏奴酋黄台吉,一向都是野心勃勃的,此次所领建虏八旗,想要侵犯辽左之地,肯定是一场牵扯很多的战事。

而李自成所领的辽东义军,又通过辽东督师府,向朝廷转述那样的话,摆明是发现了什么异常。”

“陛下,一旦辽左出现大规模战事,那受影响的绝不只有辽左一地。”

杨文岳紧随其后道:“只怕建虏这一次,要掀起的战争,还将会波及到辽河套一带,特别是察哈尔蒙古各部,被建虏彻底击败后,这对该地域的蒙古各部,造成的影响和冲击是极大的。

臣有些担忧,建虏是否会趁着辽左一带爆发战事,从麾下调遣一部精锐之师,对内喀尔喀、喀喇沁等部展开攻势。

甚至必要的话,在解决这些蒙古各部后,对我京畿一带造成威胁,这样辽地前线的战局就变得……”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听着军机处诸大臣所讲,心里却在思索一件事情,就当前所处的境遇,大明似乎到了一种境遇,需要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来向内外证明自身军威的强盛。

倘若这件事情不能做好,那对待大明而言,现在所积攒的很多矛盾,就得不到有效的震慑!

御驾亲征(2)

东暖阁人满为患。

被临时传召的内阁全体,悉数到场。

“朕打算御驾亲征。”

崇祯皇帝语出惊人,只此一言,就叫众人心生惊意,流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陛下不可啊。”

内阁首辅徐光启上前规谏,“陛下乃是万金之躯,国之根本,纵使建虏奴酋黄台吉,要领军进犯辽左,何须陛下御驾亲征。”

“臣附议。”

毕自严紧随其后道:“陛下心忧辽地安稳,这是该有的,然御驾亲征一事,万万不可决断啊。

大明,需要陛下统御。

战场上更是刀剑无眼,倘若陛下舍弃根本,而选择御驾亲征,这实属是本末倒置,建虏进犯辽左一事,朝廷……”

“陛下断不可御驾亲征。”

刘鸿训激动道:“建虏凶悍,纵使先前在辽地频频失利,然建虏之根底,并未被彻底摧毁。

时下建虏平定阿敏叛乱,横扫科尔沁、察哈尔等部,此次集结大军,想要进犯辽左之地,必然是来势汹汹。

倘若在这等态势下,建虏知晓陛下要御驾亲征,必然会有所疯狂之举,一旦前线局势出现任何变故,这对国朝……”

正如崇祯皇帝所想的那般,徐光启、毕自严、刘鸿训、王洽、黄立极、温体仁、周延儒等内阁大臣,还有王在晋、杨文岳、丁启睿、杨嗣昌等军机大臣,有一个算一个,在知晓自己要御驾亲征后,都纷纷上前规谏。

御驾亲征,绝非是什么小事。

这绝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倘若真决定御驾亲征的话,出现任何的意外情况,这对于大明而言,必将是晴天霹雳的打击。

可是站在崇祯皇帝的角度,这一战他必须要御驾亲征,事情堆积到这等程度,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来解决掉一些问题。

“诸卿的想法朕清楚。”

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神情自若道:“朕打算御驾出征,并非是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下的决定。

其一,朝鲜境内的战争冲突,出现一些不可调停的矛盾,有朝鲜王室为首的群体,对国朝产生些许怨气,朕需要一战,来震慑朝鲜当局。

其二,建虏横扫科尔沁、察哈尔等蒙古各部,此次就选择进犯辽左,其野心必然不仅限于辽左,恐在辽地发起战事期间,必将对漠北地区展开攻势,特别是内喀尔喀、喀喇沁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