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1 / 1)

黄昏岂会不知,笑道:“我不是那种人。”

于彦良不语。

生死面前,谁知道谁是什么样的人。

忽然问道:“你就不怕我全部和盘托出?”

黄昏摇头,“怕。”

于彦良乐了,“现在是不是后悔当初没有杀我灭口了?”

黄昏依然摇头,“小于啊,人生就是一场没有刹车没有倒挡的自驾游旅行,走在路上就不能回头,也没有后悔,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前进,现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不过是一次小小的后胎爆胎意外而已,只要我们掌控好方向盘,不会翻车的。”

一些用词于彦良听得莫名其妙,但却懂意思了。

眼神有些复杂。

黄昏也不再说这些,低声和于彦良商量,如何应对接下来朱棣的发难。

来到乾清宫外。

等了片刻,狗儿太监出来,“陛下宣见。”

说完领着两人进殿,刻意放慢了脚步,压低声音,用只有黄昏才能听见的声音说道:“小心些,这一次陛下不会轻饶。”

黄昏颔首。

进得御书房,发现站了好些个人。

郑和腰间佩剑,一手按住剑柄,带着同意佩剑的王顺一左一右站在朱棣旁边,面容冷峻,宛若两尊门神,全身关注监视着书房内的一切。

纪纲配绣春刀,站在对面。

显然纪纲防范的是站在他旁边的两个人。

有个熟人。

张扬的那个老学究管家。

还有个黄昏不认识,年纪比朱棣大一点,五官方正极有英武之气,卖相极好,留有须髯,在英武气中有着一股儒家的斯文气。

应是位儒将。

大概、应该是未来大舅子徐辉祖那个层次的人。

不用猜了。

此人的身份呼之欲出。

驸马梅殷。

靖难余晖幕后的真正黑手。

他终于出手了。

黄昏心里反而松了一口气,在这个节点梅殷出手,只能证明一件事:他坐不住了,必须要垂死一击,否则就会被自己和朱棣慢慢磨死。

也许,这就是靖难余晖下的最后一丝光彩,其后靖难便成历史。

当然……

在这最后一丝光彩前,大概会有刹那的黑暗。

事到临头,黄昏反而倍感轻松。

只要熬过今日之难,梅殷就是将死之人,其后自己就可以用全部的精力来发家致富,搞掉纪纲后,打造出远迈汉唐的大明帝国。

深呼吸一口气,和于彦良一起行礼。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罢。

我黄某人何惧!

君以诚待我,我以国士回之

朱棣看着黄昏。

眼里满满的都是站立在自己对面的影子。

这个年轻人,束发两年,才满十七岁,却已是大明王朝从四品的南镇抚司镇抚使,更是自己亲赐的同进士。

前不久又提亲成功,将要迎娶自己的小姨子。

十七岁的自己,也在沙场上杀出了一片威望。

可惜。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我朱棣对你不好么,竟然还要去勾结明教。

目光从黄昏身上移道于彦良身上,“你叫于彦良?是前朝湖南宣慰使于九思的孙子?听说你家有个侄儿于谦,年岁不大,已是名满乡里的神通。”

于彦良答道:“是的。”

朱棣声音渐冷,“我大明开国以后,太祖厚待元朝官吏,你祖父虽在元朝为官,但你于家世代书香,只要一心为大明,出仕耀于朝堂不难,何况你已在锦衣卫,为何要走这条路?”

于彦良抬头,“什么路?”

当然不能承认。

实际上也无需承认,因为他本来就和明教没有关系。

朱棣冷笑一看,“你看看那个老学究,你可认识他?”

于彦良看也不看,“认识。”

朱棣心中一沉。

于彦良是黄昏从兴化府带回来的人,他既然认识刘思清,这就意味着刘思清说的都是事实——黄昏竟然真的勾结明教。

纪纲、梅殷两人则是心头暗喜。

前者是少了竞争对手。

后者是因为搞掉这个屡屡坏他大事的黄昏后,再筹谋几次,也许真能让这大明江山变个天,到时候若是朱文圭上台……

郑和和王顺两人则是面不改色。

他俩任务只有一个。

保护陛下。

狗儿太监暗暗悲戚起来,觉得好伙伴黄昏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黄镇抚使啊,你就安心去罢,你是我狗儿这些人遇见的人中,唯一一个待我真诚的人,以后的清明,我一定到你坟头上柱香。

狗儿自成为朱棣的贴身太监后,他就明白他身份的特殊性。

成了无数人巴结的对象。

他也看得清自己,知道有今天都是朱棣所赐,也知道那些巴结他的为了什么。

为何对黄昏有独特的感情?

因为一块香皂!

当初研制出来的第一批香皂只有区区四块,徐皇后一块,徐妙锦一块,黄昏留了一块,然后送了一块给狗儿太监,让他给对食用。

在狗儿看来,这可是皇后娘娘才能用的稀世之物。

黄昏竟然给了他一块。

可见其真诚。

尽管狗儿收下之后不敢留着,献给了朱棣,但黄昏这个举动让狗儿感受到了黄昏对他的情分,加之之后两人之间的种种交往,狗儿对黄昏确实有朋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