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1 / 1)

杜金明倏然止步。

推金山倒玉柱拜了下去,“若得百户倚重,在所不辞。”

前面八人亦同时拜倒。

神情坚毅。

福建这鸟不拉屎的地方,真是呆够了,用命去京畿搏几回又如何,只要最后活下来,就有光明未来,福禄延子孙!

黄昏没有立即去扶杜金明,看着这位总旗,许久才问道:“你们见过大明天子没?”

杜金明等人讶然。

黄昏淡然说了一句会见到的。

杜金明再也掩不住脸上的喜悦,“但有命在,必保百户回京!”

男默女泪

杜金明等九人化整为零,散布在渔村三面的方圆十里内,且互相保持联系,以便出现意外能相互支援。

黄昏和徐妙锦住进先前租下的那家渔民房子里。

那对夫妻要出海半月。

为了不被人举报,杜金明在临走之前做了一件事,让黄昏对其分外欣赏:杜金明绣春刀出鞘,挨门敲户的对渔村每一家人威慑一番。

这还不够。

杜金明亦给了每家每户三两白银。

恩威并施。

好在渔村人不多,就那么十来户人家,花费不大——这个钱黄昏补给了杜金明。

在出发之前,杜金明瞒着黄昏将八位兄弟召到一起。

只问了一句:若是落在姚楚山手上,诸位兄弟如何应对。

所有人皆沉默。

杜金明明白,轻声说了句,若有人出事,双亲共养之,汝妻为吾嫂,汝子为吾子!

沉默就是最好的承诺。

这是男人之间的情义。

这一次不是一个人的前途,是九个人的前途,就算有人落在姚楚山手上,纵然是死,也不会泄露一丁点消息。

不出黄昏和杜金明预料,天黑之前,姚楚山的人回了一趟。

两个人扛着那具尸首走了。

没在渔村逗留片刻。

能混在锦衣卫的没有蠢货,既然留在这里的兄弟已经死了,且看致命伤还是绣春刀砍的,那么意味着黄昏等人在锦衣卫接应下离开了渔村。

但黄昏面对着更大的危险。

徐妙锦病了!

终究是大院深闺的女子,在海水中泡了大半天,上岸后又被海风吹烈日晒,入夜之后黑灯瞎火的吃了点干粮后,便说头昏,上床去睡了。

黄昏的身体亦有些不适。

在确定姚楚山去而复返的两名手下离开渔村后,黄昏点了灯来到徐妙锦房间里,本是帮她捋下被子就去隔壁入睡,却发现徐妙锦双眸紧闭,脸颊彤红,浑身打着哆嗦。

黄昏心中大急。

完犊子。

这个时候生病,可怎生是好。

不敢怠慢,立即出门,找到不远处的一家渔民,问村里是否有郎中。

当然是没有的。

好在哪家渔民比较热心——拿了三两白银,热心一点没坏事。

问小哥儿谁生病了?

黄昏说是自己妻子,又详说了生病的过程。

那渔民便宽慰着说,“小哥儿不急,这病不难,我们经常出海常有的事,只不过后来渐渐习惯了,倒是不会再出现这样的状况,你们乍然在海中游玩这么久,生病在所难免,你去东边那户人家,嗯,就是现在还点着灯的那家人,他家的老妈子最是擅长治疗这样的病,我们村的年轻后生在学会出海之前,但凡出现此类状况,都是找她,好得快。”

黄昏急忙去了。

敲门之后,听闻得黄昏细说,那老妈子立即带着大包小包出门,很是热情。

渔民,面对十两白银,能不热情才怪。

随着老妈子一番折腾,又是泡药水、灌汤药,又是继续不断的搓揉四肢,熬到大半夜,徐妙锦的状况终于缓解。

但还是在发寒冷。

老妈子长出一口气,说熬过这寒冷就好了,叮嘱黄昏,去把所有的棉被找出来,给她捂上,出一场大汗就行。

这种状况她见多了。

临走之前又说,多给她喂服温水,如果棉被不能褪寒热,小哥儿就用身体暖和你家娘子罢,以前我家小子十二三岁第一次出海后,也遇着这病,他爹抱着睡了一晚上,第二天就好了。

黄昏哭笑不得。

这……

怎么操作?

送走老妈子,立即翻箱倒柜,找出三床棉被——瞬间有点绝望,渔民家里的棉被能有什么质量,也就聊胜于无。

盖在徐妙锦身上后,并不见好转。

徐妙锦依然在颤抖。

嘴唇发乌。

黄昏焦急得很,又没有热水袋,再不缓解她的寒冷,怕是要出大事。

犹豫再三,纠结再三。

最终黄昏还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把衣服一脱,钻进了被窝。

我是听“医嘱”,锦姐姐,对不住了。

我会对你负责的。

黄昏钻入被窝,将徐妙锦拥在怀里,心中着实有点担心,虽然隔着里衣,也能感觉到像抱了个冰块,就靠自己的身体温度,能帮到她吗?

可此刻别无他法。

半个时辰过去,黄昏放下心来。

三床棉被,加上黄昏滚烫的身体温度,终于让徐妙锦感到了一丝暖和。

接下来惨无人道的身心摧残。

黄昏不是柳下惠。

他做不到坐怀不乱,就算心中知道这样不对,可肉身的本能反应存在,抱着徐妙锦那言辞形容不出来的曼妙蜂腰,他岂能不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