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假蟹(1 / 2)

正味记 收红包的 2637 字 9个月前

(抢光pk票,夺光粉红票,分光推荐票~三光*^__^*~)

所谓的九月初九登高望远不过是借个好兆头,若是平坦之地无山可登,不能登高望远则只得借助高地。

赵家花园有一处临水高台,视野还算开阔,赵老太爷便让人在此摆了宴席。

几十盆黄白绿各色ju花摆在一起,到也别有一番味道。玉白色骨灵神秀,微微颤颤地立着;黄色瘦月清霜,如金团而拥;紫绿色冰清玉洁,娴静尔雅。

赵佑楣打量着几十盆ju花道:“节华仙子越发脱俗了。在南京难以见得如此秀美甘菊。”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赵老太爷洗了手,擦干,取了剪刀,剪下几朵开的正艳的ju花,取了花瓣同翠叶,放入一袋高粱之中。

“伯父还酿ju花酒?”

赵老太爷又剪了几朵ju花放入另一袋高粱之中笑着道:“人老了,毛病也多了。多喝些ju花酒明目,治头风而已。你都五六年没喝我酿的酒了,尝尝可比南京的差?”

剪好ju花的赵老太爷又洗了手,命人将热好的ju花酒拿了过来。

温润适口。

“多喝几口,到时候多吃几只螃蟹。”

赵佑檩点点头,回手从书童手中取过一只木盒,双手敬给赵老太爷:“这是蟹八件,侄儿拿来孝敬伯父的。”

“昨日你都带了好些笔砚与我,还弄这些做什么?”赵老太爷打开木盒,只见里面摆放的是一套金制蟹八件,往外一推,“你有几个钱,拿这个给我?你如今正事是做学问,别乱了心智,拿走!”

赵佑檩忙站起身道:“这是鹿鸣宴上,一个苏州同窗饶于侄儿的。只是包了层金在外头,内里不过是铜。”

“笑话!鹿鸣宴上怎能拿这东西做彩头?如今也荒唐了!”

赵佑檩笑道:“曹座师最喜食蟹,鹿鸣宴上特地摆了蟹宴,品蟹吟诗,侄儿特地抄了几首出来带给伯父瞧瞧。”说着从袖口掏出腾好的诗词递了过去。

赵老太爷眯着双眼瞧着赵佑檩递来的诗稿,赞了句:“字果然比先前精进了!”

赵佑檩只是微微拱手并未答话,等待赵老太爷将文章看完。

“这是谁写的?横行公子竟无肠,真正直白,这句虽俗,后面的意境却是不错。”赵老太爷指着一首笑道。

赵佑檩走到跟前,瞧了眼:“汤山吴期恒,此次乡试七名。”

赵老太爷点点头,又指着一首道:“这白玉金盏文窑碟,雪蒜橙姜齐捣高。写的如此花团锦簇,金玉浮华,大有媚上邀宠之意。”

赵佑檩知道伯父说的是明端范,直叹伯父眼光如炬,通过字里行间便可看清一人。

此时只听见赵老太爷拍案感叹:“痛快!痛快!郭索郭索,还用草缚,冷眼旁观,看尔何行。”

赵老太爷仰头喝下一杯酒,双眼欣喜地望着赵佑檩:“此作甚好!……山阴徐文长。”

“正是!鹿鸣宴上以此诗为魁。”

赵老太爷点点头,随即眼中光芒又沉了下去:“此人这次排在末名?”

“是。曹座师说徐文长文虽好,但笔力太过霸道,不留半点余地,若要中第还当磨练一二。”

“笑话!”赵老太爷冷哼一声,“把读书人的风骨都磨没了才叫好!我看他们还不如横行公子!”

赵佑檩不敢开口,只是侍立而站。

赵老太爷看着他同两个孩子都站着,没好气的摆摆手:“你们都坐,不用理我。”又转身问道,“螃蟹怎么还没蒸好?”

书童忙应声下去催菜,不过会儿,王九指亲自来了,端上一份:“今日没好蟹,只做了这个,您尝尝。”

赵老太爷疑惑地沾了醋,尝了一口,不悦地挑了眉头道:“这味儿不错,还说没好蟹。瑞雪身子可好了?”

“已然好了。九雌十雄,如今吃雌蟹才肥美,再说也没提前招呼一声,已然说了,明日送来。”

赵希厚尝了一口,竖起大拇指道:“王叔这味儿真好。”

赵佑楣也尝了口道:“是。不过还是蟹羹好吃些。只是鹿鸣宴上的蟹羹放了鱼翅、海参,还拿了鸡汤来熬,怎的却不如此味儿浓?”

王九指还没开口,赵希厚便有些不满地道:“蟹羹自当纯正,那些蠢东西以为鱼翅海参为海物,定当鲜美,却不想凭空增添腥恶,反坏了味道!不过,王叔,你做的蟹羹为何味浓,不像我先前吃的那些。”

王九指点点头:“三少爷说的是,蟹羹定不能加旁的。所以煮蟹羹也不需兑鸡汤,只能先前蒸蟹留出的原汤加进去便好。”

赵老太爷叹道:“你也太矫情。佑檩好容易回来一次,还要等一日才吃得上蟹,你有这做蟹羹的功夫,拿几个出来应景也是好的。”

“今日真的无蟹,这是黄鱼熬出的,半点蟹都没放。”王九指无奈地道。

赵老太爷指着王九指笑道:“不过发几句牢骚,你就臊了!黄鱼哪里能熬出蟹的味儿?”

赵希厚也不大相信王九指的话,以前他也吃过其他食材做的“蟹味”,味儿是有,却不能如此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