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章艺艺精绝(1 / 2)

陈文哲发现的那件鼻烟壶的主人,可真不简单。

因为通过回朔,陈文哲发现他传承了博山地区,不止一项的顶级手艺。

就算是厨艺,他也十分厉害。

比如清梅居香酥肉干手工技艺,这个手艺源于西域,形成于清朝神都。

后由清梅居创始人王万起,于1936年在博山西冶街创办清梅居,并开始制作香酥牛肉干。

如今清梅居香酥牛肉干生产,依然采用手工制作。

产品通过专卖店、超市、电子商务销往全国各地。

既然厨艺厉害,并且以此为生,那么自然就会制作宴席的席面。

所以博山地区十分出行的四四席食俗,也就做的很好。

可以说,这个也是当年那位大师十分拿手的传统手艺。

博山“四四席”是近百年来,博山人宴请宾客的一种菜肴规制。

这种席面可供八人一桌聚餐的四平盘、四大件、四行件和四饭菜计十六品。

从美食角度讲,“四四席食俗”顺应四季变换,将菜品原料及鲁菜烹制技法,伴随季节时令轮回而产生变化。

这迎合了时令间“四季变换”、“四时常鲜”的自然规律;

从美器角度看,“四四席食俗”寓含食器和酒具的使用规范,追求左餐格调和宴席风格的统一和完美。

“四四席食俗”于1919年在博山聚乐村饭庄创建。

它完美融合了鲁菜文化中,菜肴体系与宴席格局的诸多精华,成为鲁中地区乃至鲁菜文化体系中,最具影响力和生命力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既然连整体的席面都会制作,一些独特的菜肴,自然也做的很好。

做席面,做的最多的还是肉菜。

所以像是炸肉、烤肉自然也会做。

博山传统炸肉制作技艺,就是其中一绝。

博山菜肴咸鲜醇厚,自成一格。

博山炸肉,就是博山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传统美食。

焦黄酥脆的炸肉上沾着均匀的花椒面,咬一口,薄薄的面皮酥脆,质嫩的肉滋味十足。

现在博山炸肉以其特有的风味,走进博山千家万户,还登上了国宴之列。

所以,博山传统炸肉制作技艺,也被列入zb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除了炸肉,还有顺祥斋烤肉制作技艺。

上世纪民国初年,一位顶级大厨为掌握一门手艺,在学习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用小炉烤肉,挑担子上市,因质量精到,备受顾客欢迎,人以其名送“周氏顺祥斋”称誉,顺祥斋烤肉从此成名。

博山烤肉,皮酥柔嫩,气味幽香,食而不腻,非常受人们欢迎,誉满山城。

皮酥肉嫩,入口不腻,味美可口。

热烤肉加白糖,用鲜荷叶包后再吃,肉酥嫩、味鲜适口;

凉烤肉加绿豆小粉皮再加鸡蛋,做成汤菜,味道更为鲜美;

另外还可做各种冷、热拼盘、烩菜等。

除了做各种才,还有就是糕点和酥锅。

景德东糕点制作技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德东糕点制作技艺源起于博山,辐射zb地区,历史悠久。

这种糕点品种多样,花式繁多且滋味各异,具有酥松绵软,口味纯甜、纯咸等特点,成为一代人味蕾的记忆、喜爱的食品。

源远流长的景德东糕点制作技艺,无论是从手工作坊、家庭传承到现在的企业化、精细化传承方式,还是制作工艺革故鼎新都凝聚了一代代劳动者的智慧。

无论是品牌文化还是传统技艺,都蚀刻着鲜明的地方特色。

再就是酥锅,这种美味如今传遍鲁中,但是这道传统菜品,最初发源于博山。

酥锅最初口味偏咸,在冬季当过年菜来做,一大砂锅全家人能吃很长时间。

博山有句民谚:穷也酥锅,富也酥锅。

制作酥锅的原料,可以根据自家境况自由混搭。

富有之家做酥锅,整鸡整鱼摆进砂锅里;

蓬门荜户做酥锅,鱼头鱼尾、碎肉鸡架照样一锅炖。

正所谓,“家家做酥锅,一家一个味”。

陈文哲感觉这一次他算是学到了,不止是手工艺,还有厨艺。

也幸亏那位大师生活的年代特殊,要不然很多都是独门绝艺,人家凭什么交给他?

六七十年代,可真是个神奇的时代。

在那个年代,很多保密秘方,都有可能流传出来。

当然,厨艺是活命的资本,不得不学,不得不干。

但是手工艺可是那位老人家的兴趣爱好,现在我们所有人都知道,兴趣爱好可是最好的学习动力。

那位劳恩也一样,他最顶级的技艺,还是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