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惊人收获(1 / 2)

高启静在陈文哲没注意的间隙,就已经派出大批水下机器人,围绕着哈彻四艘舰船,开始耀武扬威。

也就是在哈彻他们气急败坏的情况之下,这边的潜水员开始下水。

随着大功率气泵开启,水下那艘沉船,很快就暴露出来。

通过模拟动画显示,这艘古船确认年代为清代道光时期,所在水域水深18—30米.

船体埋藏于5.5米深淤泥中,横向左倾约27°。

古船残存,或者说能看的道的部分长约38.5米、残宽约7.8米,稍微计算,就发现有31个小舱室。

沉船上部的尖艏、揽桩、主桅杆、左右舷、上甲板等结构完整。

很快,潜水人员通过选取前后其中4个舱室,进行了小范围清理。

这时均发现舱内,有码放整齐的德化窑瓷器等精美文物。

另外,在船体及周围还出土了紫砂器、南越产水烟罐、木质水桶残件、桅杆、大型硬木船材、铁锚、棕缆绳、滑轮、金属钻头、钻杆以及黑色矿物等大量文物。

由于他们人数众多,有人进入船舱,就有人清理古船及周围泥沙。

由于人数众多,做什么都很快。

在进行水下调查后,很快就清理出部分瓷器。

其中有一件60厘米高,完整的豆青釉青花大瓶。

而这样的大型瓷器,这里还不少。

特别是古船中部分出水瓷器底书“道光年制”款,为古船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看到这么多东西,陈文哲知道,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并不容易。

但是,海面上还有人盯着他们呢,容不得他们慢慢的打捞。

所以,在第一时间,他们就制定了快速打捞的方案。

其实最方便的打捞方法,就是利用大量潜航器,直接在水下装在瓷器,并快速运输进船舱。

可惜,这些水下潜航器,都是电动的,现在的电池续航能力太弱,根本不能支撑长时间的打捞。

如果想要长时间利用潜航器运载瓷器,那就需要另外想办法。

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接上水下电缆。

可这样做,如果派出的水下无人驾驶潜航器数量太多,那它们携带的电缆,就有可能缠绕在一起。m.

没办法,还是这种方法速度最快,那么做起来,就要看技术、凭经验了。

幸亏陈文哲不差钱,而最近高启静他们的行动,也一直顺风顺水,所以他们每次出海,都有很好的收获。

这每次都有大收获,自然就舍得投资。

再加上之前陈文哲曾经让他们控制水下机器人,弄过南越那边的渔民。

所以,在他们的穿上,无人驾驶的潜航器、无人驾驶机器人、无人驾驶探测器,都大批量装备。

毕竟国产的这些机器,价格都不算太贵,自然是能装备多少就装备多少。

特别是无人驾驶的潜航器,配合上吸力泵和机械手臂,有时候打捞沉船,都不用人下水,真的是很好用。

好用的东西,自然要装备的更多。

就是因为这些原因,陈文哲他们这一次,才能利用大批潜航器,顺利搬运大批瓷器。

特别是一些器型比较大的瓷器,般运起来更加方便,因为这次瓷器内部,好像都装着一些小器型的瓷器。

如果是人工搬运,由于器型大,重量足,还会害怕打碎了。

而用潜航器运载,就不用担心这些了,一次就可以把大大小小的不少瓷器,直接带走。

既然有了行动方案,自然就要立即行动起来。

所以,接下来陈文哲看到的一些精品瓷器,首先被打捞上来。

就像先前看到的豆青釉清华大瓶,还有其他的一些特殊釉色的瓷器。

陈文哲有点惊叹,不是说海水的腐蚀力很强吗?

怎么每次打捞出水的瓷器,看着都还十分不错?

像是一件绿釉杯,上面有着款识,因为海洋生物的附着,有点看不清楚,不过这些瓷器,都完好无损。

此时看着就是釉面有点无光,其他都很好,就是都需要好好清理一下。

现在肯定不是处理这些瓷器的时机,所以打捞出水的瓷器,直接被让进脱盐池。

也许处理得当,能够让这些海捞瓷,始终保存如初,那样就好了。

要知道海捞瓷最大的弱点,就是海水的腐蚀,这对釉面、纹饰图案,造成的破坏实在是太大了。

处理好一批瓷器,很快,另外一批就再次出水。

一艘艘潜航器循环往复,不停的运回大批瓷器。

只是用了不到一個小时,就有600多件瓷器面世。

船上,指挥舱之中,陈文哲他们一边打捞,一边查看水下、水面上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