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光彩灿烂、金碧辉煌(1 / 2)

景泰蓝的制作工艺繁复,之前说过有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其实后面还有镀金等十余道主要工序。

如果连小的工序也算上,一件制品要经过108道工序,且全部用手工精制而成。

最让人叫绝的工艺,肯定是掐丝与点蓝。

往往掐丝的师傅仅凭手中的一把小镊子,就能把柔软而有韧性的扁丝七折八拧,弯来弯去变成一条龙身、一只凤头、一朵牡丹、一株兰花……

然后将一根根扁丝粘在铜胎上,就像绘画中的白描,它不是用笔勾线,而是用丝来表现。

一个光秃秃的铜胎,经过掐丝艺人“心运其灵,手熟其巧”的装扮,就会形成各种漂亮的画片。

山水人物、四季花开、龙飞凤舞等,千姿百态的图案便跃然胎上,俨然一幅没有上色的立体画卷。

概括来说,景泰蓝的制作过程,有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首先是设计,包括造型设计、纹样设计、彩图设计等。

由于景泰蓝纹样的线条,受到胎型、丝工工艺和釉料的限制,过稀过密都不行。

所以设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还要熟悉景泰蓝的制作工艺,了解各种原材料的性能。

只有这样,才能在创作构思时,充分考虑到制作工艺的特点,使产品具有整体与和谐的美感。

设计好了,图像、器型的大小比例确定了,才开始制作。

景泰蓝产品的造型美观与否,首先决定于“制胎”的工艺。

之前陈文哲制胎,都是采用的铸胎工艺,这样做很方便,往往能够一次性成型。

而就是这么方便的工艺,也不是谁都会的。

还有,以前这种工艺,也是失传了的,只是到了近代,才开始恢复。

以前的匠人制胎,是将合格的紫铜片按图下料。

他们会把一些紫铜片,裁剪成不同的扇面形,或切成不同的圆形,并用铁锤打成各种形状的铜胎。

以瓶子为例,它由瓶嘴、瓶肚、瓶座3段锤接烧焊成型。

明清时有铸胎、剔胎、钻胎工艺。

随着现代工艺技术的发展,现在部分初胎,还利用机械进行车、压、滚、旋,实行机械制胎。

如今的工艺大师们经过上万次的试验,恢复了失传的铸胎景泰蓝法。

他们用铜浇铸型的方法,制作胎型后再掐丝、烧釉。

这种景泰蓝的特点是胎型厚重,器型复杂,除了烧蓝纹锦的部分外,一般露出的金面较大。

这种金面一般都是用鎏金方法镀金,作品更加光彩灿烂、金碧辉煌。

制胎完成,才是掐丝与焊丝。

掐丝的方法是用镊子将柔软、扁细、具有韧性的紫铜丝,按图案设计稿掐(掰)成各种纹样,蘸以白芨戎浆糊,粘在铜胎上即成。

掐丝工艺技艺巧妙,作者凭纯熟的技艺掐出神韵生动的画面,绝非易事。

解放后,掐丝艺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神都景泰蓝掐丝老艺人,各有特长。

如李庆禄的“游虾”、石万才的“古代人物”、汪宝诚的“菊花”、陆玉岗的“博古”和“人物”等,都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完成这一步,才是点蓝与烧焊。

掐好丝的胎体,经过烧焊、酸洗、平活、正丝后,便进入点蓝工序。

方法是,用蓝枪,也就是一只金属小铲子,把碾细了的釉色,填入丝工空隙处。

之后再将点好蓝的制品,放在高温炉中。

经过800摄氏度的高温烧熔,釉料便可以熔化。

一般景泰蓝需要烧制3次,才能制作完成这一步工艺。

解放前,景泰蓝的点色呆板单调。

解放后,工艺大师们运用渲染、罩染、烘染、剔染等技法,扩大了景泰蓝点蓝艺术的表现力。

为了表现形态多变的云、水、雾以及水中倒影等,点蓝艺人和掐丝艺人,共同创造了无丝点晕法。166小说

即掐出高矮不同的丝工,点晕以不同的釉色,使这些釉色自然连接。

经过烧结后,高丝露出而矮丝含在釉下,增强了铜胎和釉色的密着力,使作品的图案纹样更为丰富多彩。

只有完成这一步,一件景泰蓝作品才算初步完成。

而之后是磨光,磨光俗称“磨活”。

这是整個景泰蓝生产工序中最苦、最累的一道,分为刺活、磨光、上亮等程序。

首先要用金刚砂石,把产品表面高出花丝部分的釉料磨平,使花丝显露出来,然后用黄石磨去釉料上的火亮、黑丝。

这样还不算完,之后还需要再用椴木炭蘸水横、竖再磨,直到产品发出均匀的亮光为止。

现在一般采用电动磨活机,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但特殊形状的产品仍需要使用手工磨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