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发难(1 / 1)

暗房 格子里的夜晚 1214 字 9个月前

萧永将讲座弄得像是大学里的一堂堂连续的摄影课,让羽星方面和爱普生方面都喜出望外,但萧永还是没有同意将摄影讲座开下去的建议,也没有同意到其他城市开讲座。他只是觉得这样折腾挺好玩的,还能挣到钱,挺对他的胃口。萧永没有想要成为摄影技术布道者的念头。但是,他还是同意了接受一笔不菲的稿费,开一个博客,继续和摄影爱好者们交流。

爱普生方面之所以愿意花这笔钱,实在是因为萧永太给面子了。在第二次讲座上,当一些爱好者们问到相片的输出的问题的时候,萧永挠了挠头,让爱普生搬来了打印机,以不同尺寸打了同一张照片。一张放在电脑屏幕上看平平无奇的图片,打成对开海报大小的图片之后,给人的感觉完全两样了。而这个临时加出来的现场打印,让那些兜里有钱的爱好者们很是震撼。爱普生的销售人员事后说,当场就卖掉了七八台a3幅面的打印机,之后几天,几个特定型号的打印机的销量也有很异常的增长。而萧永,只是从一个专业摄影师的角度,阐述了一下相片的细节究竟要怎么呈现,究竟能够起到什么作用而已。

一个了解影像系统的每个环节的摄影师,对于这样一个特定人群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爱普生和羽星方面的预想。

而参加过两次讲座的人,都热切地等待着第三次。有人在网上说:第一次,大家都做沙发,第二次,去晚了就得坐板凳了,不知道第三次会不会有人要坐地板,号召大家发挥论坛精神,到时候坚定地去抢沙发而这个帖子,引来了抢沙发板凳地板,以及协助盖楼的庞大人群。而不少人在呼吁让萧永再次进行现场抓拍,萧永觉得好玩,让朱漪泓改了一下官方网站上的活动公示,算是允诺了接受大家检验,他将再次玩一把现场抓拍。网友们欢呼雀跃不已,有人表示他们将努力作怪,看萧永能不能拍下来,有人表示要带着性感漂亮的女朋友去分散萧永的注意力,还有不少人决定带dv去,要将萧永的每个细节动作记录下来,研究他到底是怎么抓拍的。在几个论坛和社区网络网站的小组里,大家分析下来,为了能够将萧永拍摄的照片和他的动作联系起来,自然还需要记录整个会场的各种细微动态,一些专业的不专业的网友盘算着,居然凑出来十二台高清dv共襄盛举。

对这些可能有些过分的关注,倒使朱漪泓作为羽星公司的管理层,稍微有些担心,怕场面失控,怕别人这么挑剔细节会让萧永不快,但萧永却一笑而过,反而觉得非常好玩。

第三次讲座的时候,正好叶嘉莹和赵灵宁大学报到完了,距离军训又有两三天时间,也一起跑过来看。她们知道,萧永为了这一次的演讲,还是做了不少准备的。

阿卯来得非常早。下午两点开始的讲座,他居然12点出头一点就到了。但就是这样,他居然也已经不是最早来的那拨人了。阿卯在第三排坐下之后不久,萧永、叶嘉莹、赵灵宁和朱漪泓纷纷到来。萧永倒是延续了开场前不去休息室的传统,在第一排轻松地聊着。现场看着萧永,阿卯却生出了一种奇怪的感觉,这家伙难道真的那么厉害?对于萧永,只是摄影师之间的那种感觉,看对方怎么处理自己的摄影包,手放在包的哪里,是不是方便随时取用器材抓拍,进入一个场合怎么关注周围的情况等等。这种判断到底是不是准,阿卯也没什么把握,但是,叶嘉莹带来的惊艳,却是实实在在的。阿卯看过叶嘉莹不少照片了,但在现场看到这么白净匀婷,这么纯净动人的少女,看着她言笑晏晏的样子,却又完全是另一种感觉。他不由得想到,为了能够站在这个少女身边,成为她能够信任的人,为了把萧永挤走,恐怕他也会愿意去做许许多多自己也觉得不怎么地道的事情。

萧永的讲座果然增添了许多实践性的内容。他为大家准备了两个练习,一个是纯粹看和辨认。在大屏幕上,他投影出几张内容极为繁复的活动现场照片,每张让大家看30秒,然后关闭图片,挑出几个人来回答,照片里他们都看到了谁,如果他们在现场,在那个瞬间,会想要拍哪个细节。这些照片都是站在现场摄影师的角度拍摄的,诸如奥斯卡颁奖礼,艾美奖颁奖礼或者是巴黎、米兰、纽约的时装周的现场,甚至还有两张后台拍摄的照片。这种照片是绝不会出现在任何杂志上的,光是照片本身就让大家看得兴味盎然,而在匆匆一瞥之间抓出自己感兴趣的重点,则更是一种挑战。而在大家都说完之后,萧永则从一个大家谁都没想到的角度来分析照片,阐释自己可能的选择。他的角度就是:立场。如果在现场,那么,是以什么身份在现场的?是小报的狗仔摄影师?是大型媒体集团的报道摄影师?是厂商特约的现场摄影师?是作为照片里的某个人的朋友被特邀进入现场的?站在不同的立场,他们需要的好照片都是不同的。

萧永对于摄影的功能和摄影者的身份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解释,随后进行了第二项互动。他又调出了一组照片,投影在大屏幕上,然后将几个摄影爱好者叫上讲台,为他们分派身份,然后让他们对着屏幕抓拍。而后,他再来点评照片。两种实用性很强的互动让大家有一些看到了职业摄影师和普通的摄影爱好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让大家对于这种现场性极强的拍摄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稍后回答大家问题的时候,阿卯站了起来,他淡淡地说:“萧先生,我也是个摄影师。在网上看到网友整理的你的言论,让我觉得很熟悉,后来才想起来,原来在一本欧洲的摄影杂志上看到过这些说法,无论是器材和技术的协调一致的论调,还是观察力可以训练并非天生的论调,以及您所进行的这些现场摄影技巧的讲解,那个文章几乎都有类似的内容。当然,不可能像讲座那么内容丰富。可是使用这些并非原创的东西,来为自己建立名声,你觉得这样合适么?”